金融投资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银行理财周报监管拟要求部分理财子压降现金
TUhjnbcbe - 2022/11/21 19:13:00
白癜风会治好吗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212.html

01行业动态

◆监管拟要求部分理财子公司压降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规模及占比,今年底前需降至40%

财联社/10/14

据知情人士透露,按照监管要求,相关银行理财子公司在今年年底前将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占产品总规模的比例下降至40%,明年底下降到30%;而规模上,明年底要降至其风险准备金月末余额的倍以下或自有资金规模30倍以下。

其中,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规模降至其风险准备金月末余额的倍以下为此前《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规定,其他均为新的要求。

据了解,上述要求目前仅对业务规模较大的数家理财子公司先行先试,而并非适用于全部理财子公司。

有业内人士指出,今年6月份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新规正式落地以来,市场已对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规模下降有所预期。监管部门此次拟对规模较大的理财子公司做出新的要求,或意在引导此类产品在整改过程中,实现规模有序下降、保持市场平稳发展。随着理财子公司相关监管要求的落地,业内人士预计,后续该要求有可能将扩展至所有理财子公司

1.现金管理类产品压降标准再扩充

为逐步向货币基金看齐,今年6月下发的现金类理财产品新规为该类产品设置了一条规模红线,即:同一理财公司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核算的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月末资产净值,合计不得超过其风险准备金月末余额的倍。这一规定与货币基金的流动性管理要求一致。

不过,此次监管拟提出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占产品总规模的比例下降至40%,明年底下降到30%”,则为更高的要求。

“目前来看,上述监管目标总体对银行理财子公司而言有一定压力,但不算太大。”一位理财子公司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在占比方面,当前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产品中,现金管理类产品的占比各有高低,但相较上述要求普遍超标。

财联社记者从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了解到,一些大型银行理财子公司该类产品占比在50%左右;而有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人士称,其现金管理类产品的存量占整体“新产品”的规模为40%左右。

此外,在规模要求上,除“风险准备金倍”以下外,监管部门还提出了可供选择的第二选项,即“自有资金30倍”以下。据知情人士透露,理财子公司可以按照自身情况,选择更为有利的口径对规模进行整改压降。

业内人士表示,所谓“自有资金”,主要是注册资本金以及公司净利润等。两种计算方式之间有一定的差别,但因每家机构情况不同而各有利弊。一般来讲,银行理财子风险准备金较为充分,因此可能选择“风险准备金倍”压降标准的机构会偏多;而如果机构在补充资本金方面有优势,则可能会选择以“自有资金30倍”来作为整改标准。

“监管压降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除了监管一致性原则以外,也在考虑相关风险问题。”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当前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普遍为“T+0”或“T+1”的产品,如果因为某些市场动荡因素出现大幅赎回,则可能导致市场流动性风险。这亦是新规中对这类产品增加流动性管理的重要原因。

另有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当前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是期限较短的债券。在资管新规之下,理财已无法再做资金池业务。如果这类产品规模过大,意味着大量的资金投向短期标的,对实体经济支持作用相对有限。

2.现金类产品规模下降早有预期,预计影响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是多数银行理财子公司最“畅销”的产品之一,业界担忧,如果被持续要求压降,可能会对理财子的整体产品规模有所影响。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新规发布之后,市场早已对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规模下降有所预期。

某股份制银行财富管理部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当前这类理财产品的额度依然十分充足。但在新规之下,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监管总体要与货币基金拉平,未来一段时间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会下滑,这的确意味着这类产品的优势将逐渐消失,规模亦将随之减少。

另一家理财子公司人士表示,尽管现金管理类的产品需按照要求压缩,但客户需求仍然在,目前该公司拟采用短期限的净值型产品替代。而其他理财子公司也正在谋求积极转型。

董希淼认为,从长远看,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仍将是银行理财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与银行理财投资者结构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有关。他指出,按照相关管理新规,未来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将不再是保本型理财的替代品,而是以“客户流动性管理工具”的形式存在,因此这类产品仍在资产配置中占有重要地位。压降规模只是让其回归健康发展的轨道,而非让其完全消失。

有数据显示,此前银行理财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率相较货币市场基金要高出50至80个BP。市场预期,这类产品的收益率最终将与货币市场基金趋平趋同。

一位基金公司的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规模收缩,可能会让大型的基金公司有所受益,增加其货币基金的销售。但由于货币基金也有流动性的限制,因此预计这种影响不会非常明显。

◆银行理财资产规模小幅缩水,公募与保险资管强势增长

上海证券报/10/14

资管新规过渡期即将结束,一组权威数据透视出资管行业各子行业发展现状。在去通道、压降影子银行、实现净值化转型等目标引领下,转型压力较大的子行业资产规模有所下滑,公募基金等具备净值化管理比较优势的子行业则在资产规模上“高歌猛进”。

根据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资管统计课题组日前披露的“上半年金融机构资管产品运行”情况,存量市场份额方面,银行理财依然拔得头筹,占比31%;紧随其后的公募基金正缩小差距,占比27%;信托产品、券商资管、基金专户和保险资管占比依次为18%、9%、9%和5%。

公募基金与保险资管的资产规模实现快速增长。截至6月末,公募基金资产规模同比增长36.4%,比年初增加3.2万亿元;保险资管资产规模同比增长31%,比年初增加亿元。银行理财资产规模变化相对平稳,同比下降0.8%,比年初减少亿元。

1.转型压力不同,规模变化有差异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各类产品资产规模增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与资管新规实施后不同类型资管机构的调整有很大关系。因为资管新规要求去影子银行、去通道、实现净值化转型,过去没有按照净值化管理、大量存在通道业务的资管主体,面临较大压降压力。典型代表是信托、券商资管和基金子公司,过去几年这些机构的资产规模大幅下滑。

曾刚认为,银行理财相较巅峰时期的规模略有下降,到去年基本企稳,今年总体继续保持平稳,已经非常不容易。因为银行理财过去的运作模式不是净值化的,带有一些影子银行的特点,调整压力较大。但从目前情况看,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推动较快,不符合资管新规要求的存量资产也不断压降。

近年来,银行理财转型成果显著:净值型理财产品快速增长,投资资产标准化程度提高,保本型产品持续压降。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占全部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近八成。与此同时,银行理财子公司从无到有、洁净起步、规范发展,已快速成长为银行理财市场的主力。

2.公募基金与保险资管规模快速增长

近年来,公募基金规模体量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今年7月底,管理资产规模达到23.5万亿元,较年底增长1.6倍,从全球第九上升至目前的全球第四。

植信投资研究院财富管理研究员路宜桥认为,公募基金规模的增长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此前两年市场行情较好,为年公募基金的规模增长打下良好基础;二是近年来公募基金业绩较为可观,年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均超过40%;三是近年来“房住不炒”*策使得更多资金流入资本市场,并选择了运行稳健的公募基金。

保险资管产品备案数量迎来跃升。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保险资管产品规模已超4.8万亿元。保险资管产品业绩稳健,不乏亮眼之处。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共有只保险资管产品完整披露了年7月1日至年6月30日的基金净值数据。各类型保险资管产品近三年整体取得正收益,其中,股票型保险资管产品取得71%的平均回报。

3.规模变化趋势可能持续

对于下一阶段资管行业各子行业的规模变化,专家认为,这一格局可能还会存在一段时期。

曾刚表示,银行理财子公司开业后,银行理财加快净值化转型步伐,逐步培育标准化投资能力,权益能力逐渐起步,但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会一蹴而就,需要较长时间积累;银行理财还受制于客户端对低风险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偏好,可能导致其权益投资能力在一段时间内难以与公募基金竞争。但他认为,随着存量资产压降,客群观念调整,金融科技优势逐渐凸显等,长期看银行理财有较大发展空间。

曾刚预计,公募基金和保险资管未来依然有较好的成长性,伴随着资本市场、金融市场的发展,它们具备投资端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和信托将面临较大调整压力,这类机构即使在调整与转型结束后,预计其规模有望逐渐企稳,但出现爆发性增长、回到过去水平则较为困难。

尽管各子行业短期内的发展或存在分化,但新的行业生态与合作机遇正在发轫。曾刚认为,不同机构的比较优势有差异,这种差异提供了很多合作空间。中长期看,在结构调整过程中,有望形成资管行业的全新生态。

◆理财子权益产品近半“破净”,信银理财净值排名垫底

界面新闻/10/13

步入四季度以来,沪深两市持续震荡回调。惊涛骇浪之下,初出茅庐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们布局的权益产品表现如何?

界面新闻记者梳理中国理财网提供的数据发现,截至10月13日,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权益类公募理财产品共计14只,其中招银理财3只、光大理财3只、华夏理财2只,宁银理财2只,信银理财2只,工银理财1只、贝莱德建信理财1只。

从净值表现来看,受近期市场波动影响,多只产品业绩表现不佳,其中有7只产品已跌破净值,占比近半,其中有5只为今年新成立的理财产品。

这其中,信银理财旗下的信银理财百宝象股票优选周开1号累计净值最低,截至10月11日,净值仅0.,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为-7.3%,而该产品业绩基准为6%,迄今年化收益跑输业绩基准13.3%。

值得注意的是,该产品也是信银理财成立的首只权益类理财产品,成立于年3月5日。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该产品规模约为万元。

投资经理在半年报中透露,作为一款理财子公司发行的权益类产品,相比于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同类产品,在定位上希望更凸出稳健的绝对收益定位。并强调,当产品成立初期恰逢春节后市场快速调整时,投资团队采取了相对稳健的建仓策略,在仓位提升上不激进,在个股和行业集中度上力求尽可能分散,在大小盘和成长/价值等风格上保持均衡。

不过,从净值走势来看,进入三季度以来,或许是仓位和个股集中度有所提升,与二季度相比产品回撤明显增大。

招银理财今年重磅推出的第三只权益产品招卓泓瑞全明星精选日开1号FOF亦表现逊色。该产品于今年6月下旬成立,成立时间较短,但走势颇为震荡曲折,10月8日该产品净值下探至0.,创成立以来新低。

该产品在募集阶段号称“让顶级管理人为你打工”,拟投资包括公募明星基金基金管理的产品以及高毅、景林等知名私募旗下产品。募集规模高达13亿元,为目前规模排名第二的权益类理财产品。

光大理财于去年发行的三只权益产品中有两只也遭遇破净。其中,阳光红卫生安全主题自今年3月以来一度上演深V反弹,净值从最底部的0.上涨至1.,随后受医疗板块回调影响,该产品亦一路下挫,抹去全部涨幅。

另一款权益产品阳光红红利增强也表现欠佳。尽管号称是指数增强型理财产品,但从净值表现来看,该产品自成立以来大部分时间都跑输业绩比较基准。有意思的是,今年上半年,阳光红红利增强更是出现了与基准指数完全背离的走势:在指数昂首向上的同时,该产品净值却直线下行。

02重点银行理财公司跟踪

◆24亿可不够!贝莱德建信理财首发产品一个月即打开申购,系统化策略能否奏效?

界面新闻/10/15

贝莱德建信理财加大了营销力度。成立刚满一个月,最大规模权益类理财产品正式开放申购。

10月15日,贝莱德建信理财发行的首只产品“贝盈A股新机遇”迎来成立后的首个开放日。该产品于今年9月16日正式成立,由建行渠道独家代销,募集规模达24亿元。

尽管这已经是目前理财子发行的最大规模的权益类产品,但距离此前贝莱德建信理财设置的募集上限——50亿元仍有一定距离。因此,针对此次开放申购,贝莱德建信理财也加大了营销力度。有投资者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近日有在电梯中看到“贝盈A股新机遇”的海报广告。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该产品按月开放,每月15日为开放日,投资者可于开放日前7日提交申购赎回申请,最低持有期限为1年,目前仅针对建行私行客户开放,投资门槛10万元。

为了鼓励投资者申购,贝莱德建信理财还针对该产品设置了一定的“费率优惠”。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该产品收取销售费0.75%/年,管理费0.75%/年。不过,自今年9月16日至明年3月31日,为让利投资者,销售费率优惠为0.%/年,管理费0.%/年,相当于在此期间管理费、销售费均打了5折。此外,认购费率0.5%,申购费率1%,上述时间段内申购费率也同样打5折。

从净值走势来看,投资经理已经开始小幅建仓。建行

1
查看完整版本: 银行理财周报监管拟要求部分理财子压降现金